张静生教授,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9月生,国医大师,原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22年第四届国医大师荣获“国医大师”,2019年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017年被评为首届全国名中医,2016年被评为辽宁中医大师,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名中医。第二、三、四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批师承工作优秀指导教师,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张静生教授从事医史文献、基础研究、临床医疗、科研、研究生培养及管理工作51年。早期承担卫生部古籍整理任务,完成《刘纯医学全集》等十部古医籍点校整理任务,《全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并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中医古籍整理丛书奖。主持与参编了《伤寒论方证研究》、《急救广生集》、《中医非药物疗法》3部著作。发表论文70余篇,发明专利2项: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成药及其生产方法(ZL200410020644.3),一种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中药及其生产方法(ZL 200610047921.9)。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部新药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大疑难病科技支撑计划课题5项,辽宁省科技厅、辽宁省教育厅省级课题10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其中国家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疑难病支撑课题“补脾益肾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张静生教授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在担任副院长等行政职务期间仍坚持出诊,平均每周三次。善用经方、名方、小方,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廉”特色,起效甚捷。诊治范围广泛,含内、妇、儿疾病,尤善治疗多种疑难杂病。始终坚持以患者为本,患者慕名求医,日均诊治40余人,多者达80余人。在全国省级中医院首建SPF级动物实验室,完善临床药理实验基地。完成与北京、上海、广州三所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任务,并成功为医院申报了中西医结合博士点。
张静生教授培养热爱、钻研中医的年轻中医师多名,掀起医院钻研中医经典的热潮,注重医德医风,以“大医精诚”为准则要求自己和学生,强调做“苍生大医”,不做“含灵巨贼”。培养博士、硕士27名,培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项目学员10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6名、省级名中医7名、市级名中医4名,这些人均已成为临床各科业务骨干。
张静生教授学术上主张读经典、学各家、做临床。要求对《内经》熟读精研,强调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临床辨证论治根基,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治病求本,注重脾胃阳气和肝肾阴精在疾病中的作用,主张从气、痰、瘀入手治疗疑难病及老年病,形成益气养阴、化痰祛瘀之辨证论治特点。提出气虚、血瘀、痰浊为动脉硬化、冠心病的中医病机;提出脾肾两虚是贯穿重症肌无力病程始终的根本病机,研发具有补益脾肾,强肌健力之功的复方黄杞颗粒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显著,为中医药防治重症肌无力提供了新方法,经本领域许贤豪等专家评审,该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已在辽宁、上海、广州多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