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李主任团队,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康复出院时,董大爷紧紧握住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李创忠主任的手难掩激动。数月前,董大爷因颈动脉狭窄引发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落下左侧肢体活动不便的后遗症。本以为生活逐渐平稳,却在1周前突然频繁头晕,甚至多次出现发作性抽搐。抱着最后的希望,他来到医院就诊。
双侧颈动脉告急,生命“独苗”岌岌可危
入院后的彩超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气:董大爷右侧颈内动脉已闭塞,左侧颈内动脉出现重度狭窄。这意味着什么?若左侧血管再“罢工”,全脑缺血、大面积脑梗死几乎不可避免,极高的致死致残风险如同一把利刃悬在头顶。神经外科团队迅速启动紧急预案,通过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进一步明确: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完全闭塞,右侧大脑中动脉也已堵塞。此刻,左侧颈内动脉成了维系生命的“唯一通道”。但这根“独苗”血管随时可能因狭窄引发血流中断,抢救刻不容缓。


术前:箭头所示为狭窄部位。
多学科协作破困局,高难度手术化险为夷
面对如此复杂高危的病情,李创忠主任立即邀请麻醉科、介入中心、心内五科多学科专家团队展开研讨。“血管狭窄程度太深,手术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血栓脱落、血管破裂。”“必须提前做好应对术中突发栓塞、术后再狭窄的预案。”专家们激烈讨论,反复推敲每一个手术细节。最终,决定采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针对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制定了多套严密的应急预案。
手术当天,在DSA的精准引导下,主刀医生小心翼翼地将支架送入狭窄的颈动脉。每一次推送、每一个细微调整都如履薄冰,稍有偏差就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随着支架缓缓展开,造影显示狭窄部位完全开放,远端血管供血恢复正常。
术后,董大爷头晕、抽搐症状消失,肢体活动也一天天好转。复查结果显示,血管状态稳定。


术后:狭窄程度明显改善,远端供血满意。
科普时间
颈动脉狭窄的“防与治”
颈动脉狭窄,这个看似陌生的疾病,实则是脑梗死的“头号帮凶”。正常情况下,颈动脉是向大脑供血的“主干道”,一旦出现狭窄,就像道路发生严重拥堵,大脑供血不足,各种危险接踵而至。
★出现这些症状,立即就医!
头晕、头痛、突然晕厥、眼前发黑(一过性黑朦)、短暂失明、半身麻木无力、偏瘫……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若病情持续发展,不可逆的脑梗死可能导致偏瘫、失语、听力障碍,甚至昏迷、危及生命。
★两种手术方式如何选?
目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两大法宝”。前者通过手术直接切除血管内斑块,恢复血管通畅;后者则利用支架撑开狭窄部位,操作更微创。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医生会根据患者年龄、血管条件、基础疾病等综合评估,量身定制个性化方案。